不得不认识到现在电子商务已经让企业逐渐从偏视到感知到认知到 果断的选择进军电子商务,通过媒体和一些电子商务的数据云云,吸引着人们和商人的眼球,刺刷着商机的神经。在纷纷进入电商的企业,也发现了很多的疑问?jianque编辑整理了简单的电商之痛。

当各路电商平台载体顺利闯关进入“怎么卖”这个阶段的时候,好戏就上演了。此时,各路平台都开始忙于寻找自身制胜的策略,而他们都戏剧般的选择了自打人类诞生以来就开始用的那招“价格战”。淘宝弄了个聚划算。这东西一出来,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忧啊。我接触的大量传统企业入市电商都源于这个聚划算以及淘宝那些标杆店铺所呈现出来的惊人数据。对于一个传统企业老板来说,这些个数据会吓死他的。真的,就别说什么双11了,别说啦!你有没有试过跟一个传统企业主说双11 XXX品牌的淘宝店铺一天搞了5000万,他什么反应?对于当时还没有电商的企业主而言,基本都两个反应:“神经病!”和“我也要!”

好嘛,全民全企电商时代拉开帷幕啦。大部分人都伤在这个时期,不明时局,不明是非的就这么稀里糊涂的搞起了电商,无论是落户淘宝的,还是落户京东的,等待他们的是一葫芦的×××。原来,淘宝店铺不是这么简单和好玩的,原来不是开了店铺就有人来买啊,原来京东的成本那么高啊,原来……

那些个号称专业代理运营的服务公司们嗅到了商机,却也加剧了传统企业主的伤痛。原本一些自身条件不足的企业被他们忽悠进入了电商大军当中来。这个时期的电商是没有理智的,也是最为混乱的。虽说最终消费者是受益者,但一分钱一分货,便宜真能买到好货吗?

-再说平台体制

各路平台都有其自己的一套运营体制和规则,这当中属淘宝及天猫最为突出;不仅是所有平台中体制最健全规则最明确的,同时也是暗藏陷阱最多的。商户们永远也不知道淘宝和天猫的搜索排序以及产品呈现等门道,你也不需要知道,人家也不会告诉你,你只要知道不断往里投钱就行。再说,有钱你也未必花的出去,比如直通车。京东看似人性化,没有规则,但这是最可怕的,没有规则就是规则,什么都是人说的算。

总之,伤在平台体制的人真不少,你开了店没流量,小二告诉你要推广,推广了没成交,小二告诉你提高转化率,你再问如何提高,小二就告诉你装修好你的店铺,规划好你的货品结构,搭建好你的团队,种种,云云。实在不行就告你一句:你家东西不行!我勒个去,咋整。

-最后说自身条件

不得不说,有些企业真不适合现在就做电商。并不是说东西不好,或者说没有市场,这些都不是问题,核心还是在于其自身各种条件不具备,现在玩电商不是你有货就成,货,场,人,钱,缺一不可。虽说选对场,配对货,找好人,花好钱这事儿就差不多了,但随之挑战更多的是传统与线上的恶性冲突等问题。

电商的本质是什么?

对场方(平台载体)的做法,作为商家经营者我们无权也无力干涉。但我简单认为:业内热议的马云的C2B、腾讯的移动电商、苏宁的店商、京东的快体验,种种,云云,这些东西都可以理解成噱头;我只相信和永远相信一点:电商模式的本质是效率!

场方考虑的无非是如何让用户在第一时间从琳琅满目的货架中找到自己所需的产品,又如何快速识别和判断产品价值,又如何快速便捷的沟通与成交,又如何闪电般的送到我家门口,又如何出了问题第一时间给我解决,又如何第一时间知道你家搞啥营销活动,又如何方便我快速转介绍给我的好朋友张三等等……这些考虑无非也是通过垂直定向搜索,又或者C2B反向需求推送和预定,又或者通过某种社交途径获取一个需求,又或者不方便用PC拿起智能手机扫一扫等模式来加以实现……这一切,都在干一件事儿:提高用户各种效率。

消费过程中的消费者永远只有两种,明确需求和模糊需求,且后者居多。如何让明确需求的用户快速选择购买,如何让模糊需求的用户快速明确,这就是目前电商各平台需要解决和提升的点。

我们这些经营者,只有从这个角度去理解,才能真正看懂电商和正确理解电商。真心希望各企业主们,切莫盲从一些概念与风潮,也切莫草率定夺一些决策。

电商铁蹄在继续,那些被“践踏”过的行业和商家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疗伤。还有哪些行业没有被电过?还有哪些即将被伤?下一回再说咯。专业电子商务服务商,建鹊互联专业购物商城制作,电子商务解决方案。